艺术品展

艺术家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 > 艺术媒体 > “裸”的“艺术”当谨慎
“裸”的“艺术”当谨慎
  •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8/26 11:15:24
  • 阅读:

近日,在北京王府井商圈出现一个少年半裸雕塑引发网友热议。另外,北京常营一家购物中心楼下也有少女露乳的雕塑。许多人觉得塑像超尺度且“美感不足”,进而质疑:究竟是艺术还是商业噱头?

即便是欧洲城市的街头雕塑,真正全裸的人体其实并不多。那些雕塑基本上都跟当时的特定历史、神话传说和风俗有关。何况就风格而言,它们可以说跟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古老建筑都极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方面,我们存在先天不足,是学不来的。这也是王府井商圈和常营一带出现那些雕塑后,市民颇感不适的原因之一。商场放置尺度有点大的人体雕塑,有吸眼球博商气之嫌。这种以商业噱头搭艺术便车的做法,不宜提倡。

有艺术评论家呼吁公共雕塑引入评审制度,由专家(艺术家)主持,市民参与,这是有道理的。欧洲城市的建设规划,就包含城市雕塑的布局和遴选,这其实也是一种评审机制。说到底,城市雕塑是公共品,市民满意才是最高标准。

真正的艺术并不以“裸”为要素,但我们的一些所谓“艺术”只剩下“裸”。观照现实,“裸的艺术”常常与商业相关。比如,某些商家在展现“时装艺术”时,模特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少、肉露得越来越多,还一些商家热衷于搞现场“人体彩绘”表演,更有网站雇美女在大冬天的街上穿泳装举广告牌搞“行为艺术”,加上本例这种不伦不类的半裸雕塑……这些东西,都打着艺术的旗号,是不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商家与看客们心里都清楚。

如果有人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小孩一样说破其中的赤裸,某些人反而宣称“你不懂艺术”。说到底,一些商家就是想制造噱头,吸引人气赚钱。它们并不在乎造势是否低俗下流,会不会玷污艺术本身与公众的眼睛。必须指出,公共场所不是献丑舞台,商业赚钱不能突破某些底线。对此,市场管理与文化部门不能等闲视之,整顿乃至处罚当出手。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冰凌花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  郑州百年德化新街地下商场内的穿越搞怪雕塑:关...[详细]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详细]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艺术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