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展

艺术家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 > 画家 > 一个老画家的心愿
一个老画家的心愿
  • 来源:中华艺术
  • 编辑时间:2020/8/25 12:25:16
  • 阅读:

在拜访李夜冰先生之前,记者其实一直很忐忑。因为在记者的心目中,全国当代著名的彩墨大家应该是高深莫测,一般不好沟通。虽然说记者本人也算是个文学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但对美术和书法作品并没有做过太多研究,可以说是知之甚少,略懂皮毛。因此,采访李夜冰老先生,如果稍有差池,不仅会闹出笑话,而且“后果很严重”。
  是李夜冰先生的三儿子李微风先生打消了记者的疑虑与不安。他告诉记者说,老爷子虽然一辈子非常正能量,但不守旧,很喜欢与后辈们交流,能跟得上时代,你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他不会生气。有李微风做后盾,记者便于寒冬腊月迈进了李夜冰先生的家门。果不其然,已经86岁高龄的老先生并没有想象中的威严,慈祥的面容,热情的语言,让记者彻底放下了戒心。虽然已是寒冬,客厅里的温度也不高,但老先生似乎并不怕冷,看起来精神相当矍铄,说起话来也是铿锵有力,条理清晰。
  闲谈中了解到,李夜冰先生1931年生于山西平定县,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美术工作,曾任过民教馆员、政府干部、教师、战地宣传队队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山西省文史馆员、中国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山西大学客座教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简单聊了一会儿后,老先生问记者愿不愿意看看他家里的各种与绘画有关的东西,记者自然求之不得。先是客厅的墙上,挂满了来自世界各地形态迥异的各种艺术品,亚洲的、欧洲的、非洲的、美洲的等,有木制的、有贝壳制的、有布制的,琳琅满目,煞是生动。老先生说,这些是他近年来走访40多个国家120多座城市的收获,有当地土著赠送的,有当地画家赠送的,也有自己购买的。他感叹说:“这些都是来自当地民间创作的艺术品呀,多么令人震撼!艺术品向来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有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家应该是李夜冰先生的早期作品陈列室。有抗战时期的宣传画、有解放初期的年画、有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风情画、太行系列山水画、晋中民居系列画,四面墙上挂得满满当当。老先生解释说,他自幼喜爱美术,12岁考入晋冀鲁豫边区平东抗日高等学校,虽然很艰苦,但学校很严格,教师质量很高,强调学以致用,创作了许多有关抗日的宣传画、连环画、漫画、版画;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正太战役”“太原战役”,又创作了不少宣传画和战地画报。他说:“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地美术创作工作,是我一辈子美术生涯中最不可忘记的经历,不仅给了我美术创作的锻炼机会,更孕育了我克服困难,为中国美术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
  与李夜冰先生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得知,20世纪50年代初,因工作需要,青年李夜冰被调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有幸在罗工柳、董希文、石鲁、程十发、关山月等大师教诲下学习和创作。他对油画、版画、年画、工艺美术、舞台美术等各艺术领域,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写生了数以万计的作品,不仅为他日后的绘画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更加培养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正是因为有了几十年扎实的基础,李夜冰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集中精力创作中国画,其作品多以抒情写实为主,傣族风情系列、太行山水系列、晋中民居系列等作品都是有感而发,在质朴、平实和内在力的表现中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的彩墨画创作是在21世纪初他离休之后,其创作理念更加开放,在抒情写实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象的成分。用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的话说,是既继承传统,又融合中西,李夜冰先生的彩墨画没有中国画太程式化太空泛的那种老套路,他有鲜活的感受,有炙热的感情,非常有活力,有生命力,有那种无法的自由。他的开拓、他的进取、他走的艺术道路,都会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画怎么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
  2013年12月6日至15日,《彩墨情韵——李夜冰画展》在中国美术界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荷花系列41幅、钢笔写生20幅、民居系列19幅、异国风光27幅。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参观完画展,作出如下评价:丰富的色彩,奔放的笔法,充实的画面结构,充满激情的语言表达。他说:“我觉得李夜冰先生在作品中给我们青年人带来一个启示,就是说艺术家需要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拥抱生活的态度,以抒写的心态,用中国画写意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生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评价说:“李夜冰先生忠实于客观对象,但善于选择描写角度和刻画重点,善于大胆取舍和裁剪,以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他努力融传统中国画色彩、西画色彩和装饰画色彩于一炉,合程式与新法于一体,使墨与色和谐映衬,增添了画面丰富的色彩感和韵律感。”
  回到客厅,李夜冰先生告诉记者说,他有三个心愿。第一个心愿,是在有生之年整理出版近70年创作的作品集,供后生学子参考批判。第二个心愿,适当的时候,能够以某种方式将全部作品捐赠国家。第三个心愿,是希望中国美术界能够匡正画风,同时能够讴歌时代,汲取中外精华。
  当记者对“供后生学子参考批判”表示不解时,李夜冰先生就“全国都学黄宾虹现象”和“学生写生千篇一律现象”进行了解释。他说:“每一个画家都有长处,每一幅画作都有时代的烙印。我们要继承传统,但不能拘泥于传统,应该批判地继承。特别是现在学习美术创作的学生们,在模仿和写生的时候也应该学会有所取舍,取其精华,否则就成了千篇一律的东西。”
  记者建议李夜冰先生在山西的某个重点大学或适当的地方设立个人美术馆,既是一种捐赠国家的方式,又能供学生们随时学习参考。老先生说:“这么多年来,历届省领导都对我特别关心,我非常感谢。我年龄大了,既不图名也不图利了,只想为省里为国家做出点贡献。只要省里需要,我所有的作品都可捐出。”
 

  在说到第三个心愿时,老先生说的话最多。他说:“作为一个画家,必须扎根于人民,去体验、去描绘、去反映。只有把自己的画笔注入人民的情感,与人民的情感融为一体,在不断升华文化精神的基础上重于再创造,才能反映出人民的真实情感,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作品才会有鲜活的生机。”针对近些年来一些画家醉心于几片竹叶、几笔兰草、一个草亭、两个酒盅,以所谓的“文人画”自居,提倡“隐士”精神不食人间烟火的现象,老先生很不以为然。他说:“艺术作为表现时代情感、精神的语言,如何反映时代脉搏,如何与时俱进,这是我们的主要使命。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吸纳和融会多种艺术之长,经过消化丰富我们的绘画语言,才能更好地反映我们今天这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创作出无愧于人民的作品。”
  采访中得知,李夜冰先生的画作《天涯咫尺》已被陈列在英国纽卡斯尔议会厅,《愿和平之花遍全球》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并被收藏。记者真心希望,老先生的作品能够留在山西,供后生学子学习也罢、批判也罢,这总是山西人的骄傲和财富。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摄影师携“大眼球”拍另类作品 呼吁关爱眼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过度地沉迷玩手机、P...[详细]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冰凌花
中国移动杯·龙江色彩手机相机国际摄影大赛
>冰凌花,是北方高寒地区特有的一种耐寒草本植物,其学名为侧金盏花,属于毛茛科、侧金...[详细]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穿越搞怪雕塑引热议
>  郑州百年德化新街地下商场内的穿越搞怪雕塑:关...[详细]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详细]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艺术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